2023年 4月 30日

2021年868中西方哲学史大连理工大学考研真题资料——才聪学习网

作者 gong2022

考研真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复习笔记

第1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一、哲学在中国文明中的地位

1哲学的概念

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的反思。反思把人生作为思考的对象。有关人生的学说,有关宇宙的学说以及有关知识的学说,都是在这样的思考中产生的。

2宗教与哲学

(1)宗教也和人生相关联。任何一种大的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

(2)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充满哲学意味的。

(3)中国人不那么关切宗教,是因为他们太关切哲学了;他们的宗教意识不浓,是因为他们的哲学意识太浓了。他们在哲学里找到了超越现实世界的那个存在,也在哲学里表达和欣赏那个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在哲学生活中,他们体验了这些超越伦理道德的价值。

3关于中国哲学

(1)根据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我所说的正面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

(2)中国哲学传统对于“学”和“道”是有所区别的。“学”就是我在前面所说的增长正面知识,“道”则是心灵的提高。哲学是在后一个范畴之中的。

二、中国哲学的问题和它的精神

1两种对立的哲学

就做人来说,最高成就是什么呢?按中国哲学说,就是成圣,成圣的最高成就是:个人和宇宙合而为一。

(1)“出世”的哲学

一个圣人要想取得最高的成就,必须抛弃社会。甚至抛弃生命。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后的解脱。

(2)“入世”的哲学

强调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人事。这种哲学只谈道德价值,因此对于超越道德的价值觉得无从谈起,也不愿去探讨。

(3)评价

①站在入世哲学的立场上,出世的哲学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因而是消极的。

②从出世哲学的立场看,入世哲学过于实际,也因而过于肤浅;它诚然积极,但是像一个走错了路的人,走得越快,在歧途上就走得越远。

2中国哲学是否是“入世的哲学”

(1)从表面看,这种看法不能认为就是错的,因为持这种见解的人认为,中国无论哪一派哲学,都直接或间接关注政治和伦理道德。因此,它主要关心的是社会,而不关心宇宙;关心的是人际关系的日常功能,而不关心地狱或天堂;关心人的今生,而不关心他的来生。

(2)中国传统哲学的主要精神,如果正确

理解的话,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入世的,也不能把它称作完全是出世的。它既是入世的,又是出世的。中国哲学既是理想主义的,又是现实主义的;既讲求实际,又不肤浅。

3中国哲学的问题和它的精神

(1)中国哲学的问题

①问题

入世和出世是对立的,中国哲学的使命正是要在这种两极对立中寻求它们的综合。这是否要取消这种对立?但它们依然在那里,只是两极被综合起来了。怎么做到这一点呢?这正是中国哲学力图解决的问题。

②问题的解决

按中国哲学的看法,能够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行动中实现这种综合的,就是圣人。他既入世,又出世。圣人的品格可以用“内圣外王”四个字来刻画:内圣,是说他的内心致力于心灵的修养;外王,是说他在社会活动中好似君王。“内圣外王”是说,政治领袖应当具有高尚的心灵。

(2)中国哲学的使命

使人得以发展内圣外王的品格。因此,中国哲学讨论的问题就是内圣外王之道,这里的“道”是指道路或基本原理。柏拉图和中国哲学家持有同样的主张。

(3)中国哲学的政治

哲学难以脱离政治。在中国哲学里,无论哪派哲学,其哲学思想必然也就是它的政治思想。中国各派哲学里的形而上学、伦理学或逻辑学都以不同形式与政治思想联系在一起。

(4)中国哲学的目的

研究哲学不仅仅是为了寻求哲学的知识,还要培养这样的品德。哲学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它是生命的体验。

三、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的方式

1中国哲学家言论著述的方式

(1)中国哲学家的言论著述,表面看来似乎不相连贯,乃是由于它们本不是专门的哲学著作。

(2)中国哲学家著述十分简短。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家惯于用格言、警句、比喻、事例等形式表述思想。用格言、比喻和事例来说理,难免有不够透彻的地方,只能靠其中的暗示补足。

2中国的艺术

富于暗示而不是一泻无余,这是中国诗歌、绘画等各种艺术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情趣,它也同样成为中国哲学家表述思想时的风格。中国艺术的这种风格是有其哲学背景的。

四、语言的障碍

中国哲学著作由于往往以提示引人联想,语言的困难就更大。中国哲学家的言论和著述中的种种提示,很难翻译。当它被翻译成外文时,原文中的提示变成一种明确的陈述。失去了提示的性质,就失去了原著的味道。任何翻译的文字,说到底,只是一种解释。原文中的丰富含义,在翻译过程中大部分都丢失了。

本文由“才聪学习网”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