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4月 18日

妈妈带5岁孩子“体验”考研氛围他还有16年就考研了

作者 gong2022

去年底,在济南某考研考点,考生在考场内奋笔疾书,而在考点外,出现了这样一幕:

一位妈妈带着5岁孩子,在瑟瑟寒风中站立。

原来,这位妈妈是带5岁孩子过来体验考研氛围。

女士称,“孩子还有16年,大约5840多天就要考研了。”

她认为,带孩子过来提前感受考试氛围,这对孩子成长是有帮助的。

这位妈妈的做法,让网友炸锅了:

“这母亲该有多焦虑啊!”

这也让人不禁疑惑,为什么现在的教育会变得这么“着急”?

在前不久举行的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第七届年会家庭教育分论坛上,有关中国家长教育焦虑的话题被频频提及。

“不提作业母慈子孝,一提作业鸡飞狗跳。”

“一些家长对孩子整天担惊受怕,只要孩子不学习、不听话,就压不住火。”

“有的家长则开口闭口别人家的孩子,不断给孩子加压,似乎不给孩子报班,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为人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的心。

然而,父母这份火急火燎的焦虑,对孩子来说,真的好吗?

1

中国式家长,到底有多焦虑?

在微博上,曾有网友爆料:

有个爸爸在大街上哭诉,说老婆给一年级的孩子报了十几个兴趣班,一家人连在一起吃个

饭的时间都没有。

这位爸爸晚上想看个电视,老婆不允许,让他出去看。

于是他一怒之下,就真的抱着电视机跑到了马路上。

而像这样的家长只是亿万中的一个缩影。

不久前,某教育机构突然倒闭的消息,登上了热搜。

学校关门,学生交了钱却没课上。

有一位家长在接受采访时几近崩溃。

她为了让孩子上辅导班,把家里唯一的房子都卖了,从头到尾交了三四十万学费。

她拿出一张张收据,曾经承载着她全部希望的证据,现在却变成了烫手山芋,不知道能不能要回来。

另外一个家长,交了35万,她不停地重复着“35万够买一辆大汽车了。”

最近一本名为《上岸:一个海淀妈妈的重点学校闯关记》的书出版,又一次引起了一波讨论。

书中说:“小孩一年补习班,够买10个爱马仕。”

这位妈妈原本是世界500强的经理,为了孩子,她毅然辞职做陪读妈妈。

经过两年的陪读,孩子最后成功“上岸”海淀六小强。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每个家长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孰不知,家长滚雪球似的报补习班,它除了让父母焦虑,对孩子而言,真的好吗?

马东说过一句话:

“中国父母最可怕的地方,就是把自己的焦虑转移给孩子。”

家长扑面而来的焦虑,再悉数转嫁给孩子;

当孩子无法承载的时候,这种爱,是砒霜不是蜜糖。

这种“爱”会将孩子成长的阳光遮挡,给他们的童年蒙上阴影。

2

焦虑的父母,很难养出健全的孩子

还记得《小欢喜》中,那个被母亲逼着考清华,最终陷入抑郁的女孩乔英子吗?

而这样的现象,在我们生活中也不乏存在。

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曾发布《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

“中国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

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总督导徐凯文曾在演讲中分享案例:

有一个理工科的优秀博士生,在博士二年级完成了研究,达到了博士水平。

但这个孩子却屡次三番尝试放弃自己的生命。

他两次住院,用了所有的药物,所有电抽搐的治疗方法。

出院后,他和徐教授说,精神科医生很幼稚,可笑。

这个博士生不是普通的抑郁症,是非常严重的情况。

另外一位高考状元说: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

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

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每个父母,都希望竭尽所能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而往往这种期待,会让父母的心态失衡,拼命逼孩子,推着孩子往前跑。

久而久之,父母神经紧绷,孩子高度戒备。

孩子优秀又如何?他们不快乐。

而那些在紧逼之下的孩子,没有长进,回到家还要被父母责骂,陷入一种恶性循环。

孩子被压得狠了,很容易出问题。

他们背负来自父母双方的压力和焦虑,快乐地做自己是一种奢望。

孩子的每一次考试,都捆绑着父母殷切的期望和那一堆补习班的巨资。

这样的孩子,不抑郁简直是人间奇迹。

父母和老师只教会孩子如何“干掉”对手,却从未教孩子怎样有价值、有意义的活着。

父母的教育焦虑,等同拒绝孩子享受童年快乐和无忧的渴求,也剥夺了孩子体验成长过程中各种可能性的权利。

焦虑的父母,想要养育优秀的孩子;

殊不知,那个被强行安排、逐渐变得优秀的孩子,他们连简单的快乐都不曾拥有,何谈价值感和成就感。

3

父母放下焦虑,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大麦曾看过一个新闻:

江苏宿迁一位年轻父亲,为了“庆祝”自己11岁的儿子考了7分,用小轿车拉了一车烟花爆竹在镇上燃放。

这位父亲从事水泥运输工作,他说:

“孩子成绩一直不好,这次考了7分,我并没有生气,为了鼓励孩子,我带孩子买了1000多元的烟花。”

据说,在他的鼓励之下,孩子后来两次考试得了57分,明显有进步。

我们无法肯定,生活在为7分而庆祝的家庭,孩子未来会多么优秀,能取得多大的成就。

但可以确定的是,当烟花在夜空中划下漫天璀璨的时刻,孩子是感到快乐的,会为生活在这样的家庭而感到幸福。

在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马皓文因入狱错过了与儿子相处的宝贵7年。

他出狱时,儿子马飞成了主任眼中的“无用之人”、年级的“末班车”。

于是,他带着儿子开始了别样的“补习班”。

马皓文不是让马飞“死命”学习,而是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打游戏、看航展等等。

而马飞,最后也在父亲的影响下,奔向了自己的理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宇航员。

由此可见,让孩子成为他最好的自己,就是成功的教育。

孩子成长中,肯定和鼓励是他们人生向上,最好的阳光和雨露;

家长放下焦虑和执念,孩子才能找到自己;

家长肯定和鼓励孩子自发感兴趣的爱好和目标,永远比安排来的教育,更有美好体验。

父母不焦虑,孩子才没有压力;

如此,孩子才能在他喜欢的领域展翅翱翔,释放出自己最强大的力量。

或许,每个父母,都会为自己孩子不够优秀而焦虑,陷入自己认为好的误区。

我们爱孩子的初心没有错,只是焦虑让我们的动作变了形。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爱,知他冷暖,懂他悲欢。

愿我们的父母,都能放下焦虑,在孩

子不成熟时稍安勿躁,在孩子偏离航向时及时引导;

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父母平和的教诲下,健康快乐地成长,奔向自己想要的美好未来!

作别特殊的2020,迎来希望的2021,愿我们每个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愿我们的孩子们,继续成长,迎接人生的又一个美好篇章!

小编福利:点击文末“了解更多”或者公众号【襄阳瑞思英语】回复“领课”可免费领取价值500元的英语主题线下体验课,仅限襄阳地区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