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 4月 27日

民族学考研羌姆袍龙纹的藏俗汉制_研讨_服饰_文明(考研民族学好考吗知乎)

作者 gong2022

原标题:民族学考研:羌姆袍龙纹的藏俗汉制

羌姆袍龙纹的藏俗汉制

周 玲,刘瑞璞

(北京服装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学院,北京 100029)

摘 要:[研讨意义]“羌姆”作为藏传释教驱鬼、祈福的一种宗教典礼有着悠长的文明前史,其扮演中穿戴的袍服形色各异,在对羌姆服饰研讨时发现羌姆袍的纹样闪现出显着的汉地个性,在羌姆袍各类纹样中龙纹不管是从数量仍是纹绣质量最为显着,一方面龙是中华民族的精力标志、文明标志、祥瑞的预兆,其尊贵方位无可比较,也因其特别方位从明清初步作为皇室的标志,广泛的使用在皇家用品中,标志方位凹凸的服饰上对龙的运用数不堪数,另一方面龙纹之于藏地有着不可以替代的崇高方位,羌姆袍龙纹蕴藏无限奇妙,极具研讨价值。[研讨办法]文章以西藏文明博物馆展出的两件夏鲁寺龙纹羌姆袍为研讨目标,经过对标本信息搜集、制造及收拾,选用“二重考据”法和比照研讨法得出,[研讨成果与结论]经过对羌姆袍龙纹眉眼、爪等细节的分析得出其在形状上与汉地龙纹同宗同气,汉地龙纹遵从的是“天人合一”的一元化,因而标志至高皇权的龙纹在置陈中呈现中心龙概念,而藏地崇奉“万物皆灵”,龙作为藏地万物神灵之一,在藏地的运用则并未遵从汉地舆念,而是以均匀排布的方法承载藏地“万物皆灵”思维和传达藏传释教宗教仪轨,因而羌姆袍的龙纹并无“中心龙”置陈的方法。这不单是汉地与藏地文明奇妙联系的才智结晶,更是藏俗汉制、形汉神藏的绝佳诠释,亦是中华民族服饰“一统多元”文明特征的生动根据。

要害词:羌姆袍;龙纹;藏俗汉制;夏鲁寺;二重考据;比照法

羌姆袍,望文生义是藏传释教法舞羌姆中扮演人物所穿戴的袍服。“羌姆”(vcham)是藏传释教的一种驱鬼祈福的宗教典礼,羌姆袍就是这种典礼的专属服饰,汉语译为“跳神”或“跳舞”。羌姆还有许多叫法,西藏信众一般称之为“多杰噶尔”(金刚舞),蒙古区域的藏传释教称其为“查玛”,青海藏区则称之为“跳欠”,北京的藏传释教寺院称之为“扎布”,但不管哪种叫法其“驱鬼祈福”的中心不会变。羌姆的个性类型可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①,前弘期羌姆为原生羌姆,苯教②颜色显着,没有清楚的门户之分,后弘期为藏传释教羌姆构成许多教派个性,以宁玛巴、萨迦巴、格鲁巴、噶举巴四大教派影响最大。羌姆具有典礼的剧目性,同一教派的羌姆会因区域、寺院的不一样而个性悬殊。因而不一样教派、不一样剧目中不一样人物所穿戴的羌姆袍各具特征,其间最首要的是夏纳③、主尊④和护法神⑤穿戴的羌姆袍为“波嘎”(亦称泊嘎、颇噶)[1]。波嘎分为窄袖和敞袖,一般来说怒神穿戴的袍服多为敞袖,而善神穿戴的袍服多为窄袖,与用绸、锦缎拼接的云肩和腰部系有兽面纹的围裙分配,足穿勾鼻藏靴,多首戴面具。郭净、李家平、刘志群、万代吉、杨曦帆、内贝斯基·沃杰科维茨(rené de nebesky wojkowitz)等专家对羌姆进行深化研讨,研讨作用颇丰[2-7],但以羌姆服饰为研讨目标的文章鲜少,仅有少量的文章和书本中有对羌姆服饰的笼统概述,大多是对羌姆服饰的颜色、款式等根柢要素的记叙,短少对羌姆服饰笔直向的深化研讨及对羌姆服饰的体系性研讨[8-10]。经过对具有代表性羌姆袍纹样类型的分析,根据教派、寺院、剧意图不一样,图像有植物纹、动物纹、几许纹、山水云纹、宗教纹等各尽所需,但龙纹在许多纹样中不管是从数量仍是类型都显得尤为杰出,从袍服的龙纹款式来看今日被定性的羌姆袍个性一是从后弘期打开而来,二是体现出显着藏汉民族交融的特征(图1)。下文将从藏地龙纹的汉制藏释到羌姆袍龙纹的表征意涵及置陈布势来探究羌姆袍带着的龙纹所传达的文明符号及精力要义。

图1 不一样区域不一样教派羌姆袍纹样

fig.1 the patterns of vcham robes in different sects and religions

1 藏地龙纹的藏俗汉制

前史上藏地的龙分为“祝”(梵文:vbrug)和“鲁”(梵文:klu)两种,二者各司其职、形状各异。“祝”是指集各种动物形状的龙,一般教俗共用,一般以绿鬃青麟的外形呈现,首要体现方法有习气龙、蟠龙、腾龙、降龙,其形状与汉地的龙类似,只是身份与方位要低得多,在藏传释教中一般作为诸神坐骑(图2)。“鲁”仅用于宗教,是具有人形的龙,即为龙神,掌管水、财富和疾病,可以变幻成各种人类形象的的神,藏传释教文献中记载的“龙神”是鲁龙神被莲花生大师战胜之后变成释教的护法神祇(图3)。因而不管是“祝”仍是“鲁”,在藏地,龙是宗教仪轨或教义的一有些,而“祝”变成教俗表象的干流。

图2 白财神(藏文:赞布禄嘎尔布)龙坐骑的动物形状龙(祝)(来历:北京雍和宫藏)

fig.2 the animal form of the white jambhala dragon mount(vbrug) (from:collected by the lama temple)

图3 龙神中龙树菩萨(梵文:nāgārjuna)的人型形状龙(鲁)(来历:扎纳巴扎尔美术博物保藏)

fig.3 the humanoid form of nagarjuna bodhisattva in the dragon god(klu) (from:collected by zanabazar museum of fine art)

学术界对藏地龙纹的来历有印度说、汉地说和苯教说三种说法。印度来历说的专家持有两种观念:一种认为藏地的龙是印度释教中的蛇神[11],即印度释教中一种名为那迦⑥的神兽,可兴云致雨,与我国龙的习性有许多类似之处,但蛇的形象不如汉龙更简略被藏地世俗所承受。尽管释教龙与汉龙有许多类似之处,但它们所被赋予的精力内在、功能和方位截然不一样,释教龙作为神的坐骑和关照神,总之是一个打点功能的神,汉龙则是代表上天神授的王者,总之是控制者的人。另一种认为西藏龙来历于古印度一个名为龙众部族的古蛇崇拜[12]。根据印度的《往事书》中记载释教在打开前期吸收了印度本乡宗教中的蛇神崇拜变成释教中的龙神,不管怎样其表象特征都是蛇形。汉地来历说认为,西藏的龙来历于汉地,最具标志性的是吐蕃王朝,汉藏之间频频紧密的文明交流促进许多 的汉地文明输入吐蕃,从8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迎娶大唐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促唐蕃和盟,到元朝扶持萨迦派打点西藏,树立总制院、命帝师、差遣官员设驿站,再到明朝多封众建,清朝先后封爵达赖、班禅,而变辰嵊铫汉蕃年代,可称为龙纹汉制的藏俗化。现存于西藏文明博物馆的吐蕃赞普金像上的藏袍中呈现团龙纹,变成这个年代的标志,对此羌姆袍标本便可诠释为藏汉交融的气候。苯教来历说的根据是,西藏本乡宗教苯教的经典《黑、白、花十万龙经》,其间描绘的龙的形象是各种动物的组合体,与汉地龙的“九拟”[13]说有类似之处。4世纪之前古象雄文明的苯教作为藏地民众崇奉的宗教,在藏地极为昌盛,并主导“万物有灵”思维,因而苯教来历说认为龙来自苯教的万物有灵、神山圣水的天然崇拜。苯教崇奉中龙神居于山涧且与蛇、青蛙、蝌蚪等多种水生物之间归于眷属联络,看守深埋于地下的隐秘瑰宝。辛饶·米沃撰写的《黑、白、花十万龙经》中就有对初始形状龙神形象的描绘,阐明苯教时期的西藏就已有“龙”的概念,掘藏的《五部遗教》之“大臣遗教”部中写道:“藏族族源之传说有两种说法:按苯教的传说,藏族祖先源于天神‘念神’

和‘龙神’之后嗣。按释教的传说,藏族祖先源于观世音菩萨点化岩魔与猕猴而成[14]。由此提示了,早在苯教时期的兽首人身蛇尾的形象称作“鲁”,随后汉传释教入西藏,逐步演化出由多种动物形象组合而成的“祝”,在打开进程中遭到印度释教和汉地龙文明的影响,究竟构成藏地独具特征的龙的形象。因而藏龙是以汉龙为范示,祝与鲁的归纳体,它的打开进程也证明晰这一点(图4)。

图4 藏龙构成机制

fig.4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ibetan dragon

藏文明中的龙纹打开分为六个期间。一是天然崇拜期间的龙神观念,此时的龙没有构成具体的形象,只存在于概念之中;二是苯教时期的龙,此时的龙纹呈现粗暴、狞厉的特征,形象与汉地的“九拟”龙有类似之处;三是释教初传吐蕃时的龙,印度释教中的“那迦”传入,称为“鲁”,它与苯教的龙纹逐步交融或成释教本乡化草创期的事项之一;四是藏汉交流时期的龙,此时期的龙纹现已广泛用于吐蕃王室贵族的服饰上,体现为汉地王室的龙纹丝绸制品;五是后弘期的龙,即达玛灭佛之后的龙纹形象,此时的龙形头上长犄角,身形似蛇柔韧细长已构成汉龙范示;六是13世纪之后的龙纹,自13世纪西藏归入元朝地图之后,汉藏交流频频,西藏宗教领袖、教派均受汉地皇室的礼遇,罗致汉地龙纹的外形特征,构成身形细长、鹿角、鲶须、狮鬃的汉龙定式[15]。从藏族龙的打开期间不难发现,它从所蕴藏的初始天然崇拜到掌控天相、保佑群众,掌控财富和权力的标志,这样的演进与改变都与汉藏之间的文明交流息息有关。

2 羌姆袍龙纹表象

在西藏文明博物馆撑持下,对两件18世纪来自夏鲁寺⑦的黄缎龙纹和石青锦缎云龙纹羌姆袍进行了形制和纹样的信息搜集和收拾,两件羌姆袍标本纹样证明晰藏汉交融这一点,标志性的就是龙纹。黄缎龙纹羌姆袍为直领对襟敞袖,上衣下裳连属,下裳两边有缯耳⑧。缯耳是明朝官袍特有形制,清朝满人政权虽未继承,但在国剧(京剧)戏服变成官角行头标志性元素之一,藏传释教又是清朝国教,有缯耳的敞袖袍变成具有藏戏特征的羌姆典礼的法器就水到渠成了,也阐明羌姆的形制可以追溯到明代。黄缎龙纹羌姆袍中的龙纹由小团龙和行龙构成。小团龙分布在敞袖和下裳腰部摆放的拼布条中。小团龙和骨朵云纹⑨相间摆放,技能为妆花缎。小团龙纹直径约为3.5cm,故称寸龙纹,骨朵云纹出自清三大编织的江宁编织,骨朵云纹亦称作巧云,因为外形像鱼,南京当地就把这种妆花缎视为“鱼妆”[16]。下摆缘边前后各摆放两行龙,正面下摆两行龙朝向中缝对称,不和下摆两行龙顺时针排布,之间由火珠纹离隔,并协作满足云纹和海水江崖纹。这悉数都来自清中后期的汉地个性,但又不寻求华夏的传统,因而龙纹的布陈没有中心观念,龙尽管代表主神,但由多神呈现,世俗是以皇帝为中心,皇权神授,这就抉择了羌姆袍借汉龙礼藏神藏汉文明交融的生动体现。石青锦缎云龙纹羌姆袍(图5)形制为圆领对襟,敞袖通袍,两边有缯耳。其正面有支配相对的四爪腾龙⑩,三颗龙珠,底摆饰海水江崖纹。支配肩置对称行龙。不和独处腾龙戏珠,底摆与正面相映海水江崖纹。空底满足云纹分布。袖缘由龙纹和祥云纹黄缎乱拼而成。两件羌姆袍标本,主体龙纹显着呈汉化个性,不可贵出这是从汉地龙纹的范示到藏地龙纹定式的物化呈现,或是借汉释藏的成果,深化研讨发现它们渗透着深化的吐蕃古制,或许承载着藏汉文明交流和陈旧信息一路走到了今日(图6)。

图5 18世纪黄缎龙纹羌姆袍(来历:西藏文明博物馆)

fig.5 yellow satin pattern vcham robe(from:museum of tibetan culture)

图6 18世纪石青锦缎云龙纹羌姆袍(来历:西藏文明博物馆)

fig.6 stone blue brocade cloud dragon pattern vcham robe(from:museum of tibetan culture)

3 羌姆袍龙纹置陈布势

自古以来,封建帝制服饰从形制到纹样都有严肃等级准则且不可以僭越,纹样的运营方位经过章制以达“辨等威,昭明秩”,控制者用这样的方法平稳社会、安靖皇权、加强控制。因而纹样的置陈并非只是用于装饰,更是身份方位和威严等级准则的符号,作为明清时期帝王标志的龙纹在引入羌姆袍中也是如此,但其赋予了深化的宗教颜色,变成提示中华一体多元文明特质的生动实证。

经研讨发现,黄缎龙纹羌姆袍摆襕龙纹与汉地皇室朝服摆襕龙纹的置陈从形制到意涵有着千丝万缕的相关。黄缎龙纹羌姆袍中龙纹体现出一起的布陈方法:敞袖和下裳均由寸龙纹和骨朵云纹组组成一个单元接连摆放成的条状妆花缎拼接而成。此种寸龙和骨朵云纹组合的妆花缎在清中期之前是“非官职不得服”的专属织物[17],可谓非富即贵。至清后期,这种纹样织物有些进入商贸商场,得以进入蒙、藏区域的宗教贵族社会,它的尊贵身份标签(神贵契合纹样)而深受他们喜爱[18]。羌姆袍并非官属服饰,这正阐明寸龙和骨朵云组合纹由汉地的王权转化成藏地神权。从标本中可以看出纹样接连的摆放方法和多次拼接技能正迎苯教“万物有灵”的思维,但她修持的却是藏传释教仪规。释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盛行初始苯教,苯教认为万物有灵,天有天神,山有山神,树有树精,几乎一切天然之物都有神灵,因而江河、湖水、山泉以及地上处处有水的当地皆有龙神,赋予一切水族动物“龙”的概念。8世纪今后释教进入西藏,佛苯斗争尽管佛胜出了,苯教也使释教成功的本乡化,这就是藏传释教,它的一起教义就是佛苯交融,佛中有苯,苯中有佛,苯教“万物有灵”的思维早已渗透,根植于藏地宗教、风俗文明之中。藏地文明赋予龙的涵义并非如汉地偏重表达“皇权至上”理论,羌姆袍上无中心龙(正龙)的多个龙纹与藏地的泛神学说相符。经过将黄缎龙纹羌姆袍龙纹妆花缎拼接(袖缘和摆缘)与故宫博物院保藏清嘉庆时期的红缎绣彩云金龙朝袍的膝襕龙纹绣片比照,发现二者各有异同:一朝袍纹样正中心有一正龙,膝襕龙纹为支配首向中心正龙分布,而标本摆缘正面行龙相对,不和行龙顺时针摆放,显着都没有中心自愿。二是羌姆袍在羌姆扮演中扮演的是夏纳、主神、护法神等级高神灵穿戴的法衣,与皇帝参加祭祀典礼的朝服同属严峻庆典、祭祀场合穿戴的高级级礼衣,在同年代朝袍的膝襕纹章呈如今羌姆袍下摆中,可见它们都有着至高的方位。但前者表达的是皇权,后者则是神灵,不变的是龙形,这就是践行一体多元的“藏俗汉制”大才智(图7)。

图7 一起期清代朝袍和羌姆袍龙纹比照

fig.7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pattern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qiangmu robe in the same period

石青锦缎云龙纹羌姆袍龙纹和故宫博物院保藏的顺治时期的黄缎织金行龙彩云袷褂与雍正时期的石青色云蟒妆花缎袷褂比照研讨发现,二者龙纹运营方位可谓异曲同工。羌姆标本呈五龙规划,正面两腾龙(行龙)相对,不和一腾龙、两肩各一腾龙,袖缘选用随意拼接的龙纹,即“衲”。比照顺治袷褂和雍正袷褂的龙纹分布方法,羌姆袍更接近顺治,它们都没有龙纹的中心知道,这或许与满人刚入主华夏还保有“万物有灵”思维的理性有关,但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基原意象不会改动。如他们都有过肩龙,清代的过肩龙受明代影响,明代称作“喜相逢”[19],等级相对胸背龙纹更低,到清代中后期多在官员莽袍上运用。顺治黄缎织金行龙彩云袷褂选用胸背和支配过肩四行龙规划,这可以说是满汉联系势满的规划,与羌姆袍龙纹规划更接近神制相同。雍正石青色云蟒妆花缎袷褂的龙纹规划,前身两大两小行龙对称分布,后身中心一正龙,下置两行龙成三角形分布,两肩各置行龙向首,算计九条龙,这可以说是满汉联系势汉的规划,与羌姆袍龙纹规划相离,也就是更遵从王制。以龙纹“借汉释藏”的文明交融表象,还有更深化的体现,该羌姆袍标本袖缘由龙纹碎锦无序拼接而成,无疑与释教“衲衣制”有关,即在某些特定的服装以各种碎布片拼接而成,法衣曲贵的田相形制就是由此而来[20]。衲衣制用于和尚,时劝诫和尚“苦修”,反映释教以苦为师,修清净心的义理(图8)。将黄缎龙纹羌姆袍和石青锦云龙纹羌姆袍龙纹规划加以比照不难发现,前者为藏俗汉制势藏;后者为藏俗汉制势汉,不变的是龙的基因。

图8 羌姆袍和清袷褂龙纹规划比照

fig.8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pattern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qiangmu robe in the same period

4 结语

羌姆作为藏地崇高的宗教典礼,典礼中的任何细节都不容松懈,作为重要有些的羌姆袍亦是如此,经过对羌姆袍中最为显着的龙纹进行表象与置陈分析,发现其包含“藏俗汉制”才智。汉地龙纹偏重表达“唯我独尊”概念的登峰造极尊贵权力,杰出皇权,“中心龙”变成龙纹置陈的焦点,而藏地借用龙纹尊贵标志的一起蕴藏宗教教义,藏地龙纹展示藏地“万物皆灵”的泛神学说,龙纹在羌姆袍中则无“中心龙”。藏地引入汉地龙纹的形,联系本身文明根基,一方面引入龙的尊贵身份,另一方面量体裁衣以不一样的置陈方法区别传达的内在涵义,是将外来文明本乡化的绝佳榜样,不管藏汉诠释的中心是不是共同,龙形古今一辙,这就是借汉释藏、体现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生动范示。

注释:

①前弘期和后弘期,藏传释教打开分为前弘期和后弘期,以达玛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大举灭佛作业为鸿沟。

②苯教,是西藏本乡宗教,发源于西藏古象雄的“冈底斯山”和“玛旁雍措湖”一带,苯教分为初始苯教和臃肿苯教,苯教与藏传释教之间有着无法割裂的纠缠,即佛中有苯,苯中有佛。

③夏纳,羌姆扮演中“色紧波哇”中扮演的人物,意为黑帽,是传说中刺杀朗达玛的武士,在扮演中肩披“堆列”(云肩),身穿黑色长袍,腰系围裙。

④主尊,又称为本师、本佛,指某一宗派或寺院首要崇拜的目标,坛城中为主的即主尊,换而言之主尊是坛城的中心。

⑤护法神,即护法者,撑持佛陀的正法,护法神的形象在藏传释教中最为凌乱,大体分为善相和怒相两类,护法神不只具有关照教派的责任,还担任维护众生,行使息灾、增益、敬爱、降伏等功能。

⑥那迦,梵名naga,龙族,为蛇类,居住在水中,能呼风唤雨,为关照佛法之8部众之一。

⑦夏鲁寺,始建于公元1087年,系藏传释教夏鲁派,以藏汉联系的建筑个性及其元代藏传释教岩画艺术众所周知,它藏式殿楼配以汉式宫廷楼阁式的琉璃砖瓦房顶充分闪现了藏汉兄弟民族的能工巧匠们亲近的协作联络。

⑧缯耳,即明代官袍体系中最特别的官制标识,如《明宫史》对明官袍曳撒的记载“其制后襟不断而有摆,前襟两截而下有马面褶,两旁有耳。”

⑨骨朵云纹,亦称作巧云,是云纹的一种,盛行于明清,多与小团龙组合织成妆花缎,明清前期多用于官服。

⑩腾龙,汉地典籍称行龙,又分正龙和行龙,正龙居中为皇权专用,如龙袍必有正龙。藏地学习汉文明,引入腾龙(行龙),多使用于藏传释教的装饰艺术、寺庙岩画和宗教用品上,是因为这契合苯教教义的多神论,但并不是宗教专属,也用于民间,这就是西藏亦俗亦教的文明特质所造成的,呈中华多元一体文明的藏族演示。

参阅文献:

[1]杨清凡.藏族服饰史[m].西宁:青海公民出书社,2003:215-216.

yang qingfan.history of tibetan costume[m].xining: qi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3:215-216.

[2]郭净.藏传释教寺院羌姆与驱邪典礼[j].民族艺术研讨,1994(5).

guo jing.tibetan buddhist temple vcham and exorcism ceremony[j].ethnic art studies,1994(5).

[3]李家平.桑耶寺“羌姆”根由考[j].西藏艺术研讨,1989(4).

li jiaping.on the origin of”vcham”in sangye temple[j].tibetan art studies,1989(4).

[4]刘志群.西藏傩面具和藏戏面具横纵观[j].西藏艺术研讨,1991(1).

liu zhiqun.tibetan nuo mask and tibetan opera mask[j].tibetan art studies,1991(1).

[5]万代吉.羌姆扮演中的艺术特征[j].西藏大学学报,2010 年(2).

wan daiji.artistic features of vcham’s performance[j].journal of tibet university,2010(2).

[6]杨曦帆.康巴藏区风俗乐舞查询与研讨[j].我国音乐,2006(4).

yang xifan.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on folk music and dance in kangba tibetan area[j].chinese music,2006(4).

[7](奥有利地势)内贝斯基·沃杰科维茨.西藏的神灵和鬼魅[m].拉萨:西藏公民出书社,1993.

nebesky·wojkowitz,rene de.oracles and demons of tibet[m].lhasa:the tibet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1993.

[8]同3,p13-19.

[9]仁欠吉.论敏珠林寺“次旧羌姆”仪轨[j].西藏艺术研讨,2021(3):55-59.

ren qianji.on the ritual of “tshes bcu vcham” in mindrolling monastery[j].tibetan art studies,2021(3):55-59.

[10]王希华.桑耶寺羌姆略述[j].西藏艺术研讨,2001(3):38-45.

wang xihua.brief deion of vcham in samye[j].tibetan art studies,2001(3):38-45.

[11]霍夫曼(著),李有义(译).西藏的宗教[m].北京:我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讨所,1965.

helmut hoffman(author),li youyi(translater).the religions of tibet[m].beijing: the institute of ethn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1965.

[12]罗伯特·比尔.藏传释教标志符号与器物图解[m].北京:我国藏学出书社,2007:56.

robert beer.the hand book of tibetan[m].beijing:china tibetology publishing house.2007:56.

[13]罗愿,洪焱祖.尔雅翼·释鱼:卷二十8[m].长春:吉林出书社,2005.

luo yuan,hong yanzu.eryayi·release fish:volume 28[m].changchun:jilin publishing house,2005.

[14]欧坚朗巴.五部遗教[m].北京:民族出书社,1986:430-435.

ou jianlangba.bkar thang sde lnga[m].beijing:the ethnic publishing house,1986:430-435.

[15]周毛.藏族绘画中龙形象的审美探析[d].青海民族大学,2014:25-29.

zhou mao.the aesthetic analysis of dragon image in tibetan painting[d].qinghai minzu university,2014:25-29.

[16]赵丰.我国丝绸通史[m].姑苏:姑苏大学出书社,2005:524.

zhao feng.the general history of chinese silk[m].soochow:soochow university press,2005:524.

[17](清)叶梦珠.阅世编[m].上海:上海古籍出书社,1981:176.

ye menglong.world series[m].shanghai:shanghai classics publishing house,1981:176.

[18]包铭新.妆花缎初探[j].华东纺织工学院学报,1983(3):75.

bao mingxin.preliminary study on zhuanghuaduan[j].journal of donghua university,1983(3):75.

[19]黄能馥,陈娟娟.我国服饰史[m].上海:上海公民出书社,2014:487.

huang nengfu,chen juanjuan.history of chinese clothing[m].shanghai: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14:487.

[20]常卫民,刘瑞璞.从三衣到曲贵形制衍变的意涵[j].法音,2021

(3):61-65.chang weimin,liu ruipu.the meaning of evolution from trinl civarani to qugui[j].the voice of dharma,2021(3):61-65.回来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