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8月 31日

「2023浙江大学考研经验贴」400+学姐!浙大学硕应该如何备考_时间…(2023浙江各院校录取分数线)

作者 gong2022

原标题:「2023浙江大学考研经验贴」400+学姐!浙大学硕应该如何备考?

:: 2 0 2 3 ::

r e s h a p e

重 塑

「 精准聚焦;研学深耕 」

welcome zumuer

/ 欢迎大家和琢木一起探索∞可能 /

/ 找到自己的考研动力

● 现在的大家,不管是正在备考的你们还是在一旁忧心忡忡的家长,很多时候一听到 “考研”两个字就如临大敌,就好像给了你十斤沙袋背着跑一圈又一圈的八百米一样。你觉得你要实现学历升级,你要考研;父母觉得啊本科出来会被社会淘汰哒你一定要至少读个研究生等等。 我们不能否认上述是种种考研的原因之一,但是你必须自己找到你自己的考研动力。

● 我自己的情况是,因为我本科的班级本身是在大二时经过笔试面试再次选拔组成的,大家彼此之间的分差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两位,大二大三的时间其实是比我备考期间更为黑暗的日子。出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对于能不能拥有保研资格的焦虑,那段时间我经常失眠,胡思乱想,甚至给妈妈打电话的时候忍不住崩溃大哭。但也就在去年寒假左右,我去了解了各大院校的一些相关政策和流程等等,终于不再纠结保研考研或是出国,下定决心准备考研,那一瞬间我甚至感觉 “如释重负”。

/ 学习心态:向内输入

● 我自己是 尝试将考研当作一个 “向内输入”的过程, 以考试的大纲为框架向外发散去学更多我想要学习,但却一直没有机会接触的东西。比如我在备考政治的时候发现哲学其实是很有意思的东西,借此机会我去看了很多西方古典哲学的视频书籍,然后发现它们和设计史论的现代主义美学的渊源其实是不可割舍的。

● 虽然看似对考试无益,但是这种 “非功利”的自我灌输心态,我认为是让我保持心态平和且不摆烂的最大动力了。 当然这样的心态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找到满足自我期望的点,不要将备考前中期的重心太过放在“考”这个字上,而是在“备”,这样你才能“无痛学习”,也更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

/ 整体建议

● 无论是大方向的阶段规划,还是细节上每日的学习计划,各大平台的各种博主总会一本正经的来告诉你,什么你几月必须学到哪一步啦要不然就晚啦,你每天必须学多少多少个小时啊要不然别人都超过你啦…对于这类的信息贴,我的策略是参考,但参考的不多,也就是不要被他们pua。

/ 各科备考

● 英语:前期背单词,在公众号看外刊,从暑假中后期开始加入每天1-2篇的真题阅读,再到后面十月开始作文和新题型。

● 政治:暑期每天听1-2节 的课,九十月听 的技巧课+做肖1000,最后十二月做模拟卷,背 和肖四。

● 736:我选的史论+构成,因为我本科没有学习过设计史相关的内容加上自己还挺感兴趣,画画也还行,就选了这两个。史论的宗旨就是从开始到最后,一遍一遍不停的看,在此基础上拓展,多问自己“是什么为什么”引发自己的思考。具体的时间不太记得,但差不多过了6遍以上的原书内容,看了50+篇相关的论文,以及最后练手速和卷面。

● 快题:我是完全跟

着机构这边走的,因为我本身虽然有绘画基础但是没怎么用过马克笔,就参加了四五月的周末基础训练,接着暑期集训,然后回去复盘总结问题,再到十二月的冲刺集训,形成最终的方案积累。

/ 学习时长

● 关于每天的学习时长我认为这个是非常因人而异的,看到小红书上那种从四五月开始就每天学习八九个小时的人,大家完全没有必要焦虑,我们并不是工厂机器,你坐在那多久就能自动输入多少知识,就能相应产出多少储备。

● 暑期之前,本身学校的课程加上杂七杂八的事项,我可能每天也就夹缝中看书,加起来每天不超过4个小时。后面除了集训期间和十二月最后的冲刺阶段,我每天平均下来可能差不多5-6个小时,有时候兴致高昂学个8个小时,有时候摆烂了可能一天就学2个小时。

● 备考的时间是很长的,我觉得没有必要去纠结你每天到底学了多长时间,而是你每一个阶段,比如一周,比如一个月,你到底吸收了多少,而不是为了凑够时长把你的forest森林种满在那如坐针毡。

● 最后的十二月,因为我并不是早起党,所以我也差不多每天九十点才起来,起来后边做空腹有氧边听 的政治带背,快到中午才坐下学习,然后除去两个吃饭的时间点学到差不多晚上一两点去睡觉。当然早睡早起是好的,但是适合自己,效率最高的时间安排才是最好的。

/ 专业一学习

● 总体思路是以大纲给的书为核心,一遍又一遍地看+整理,在此基础上看相关的论文。

● 第一遍: 我先看的原书和王受之老师自己的设计史讲课视频, b站上一搜就能看到,(不得不插一句,王教授真的太牛太牛了,听他讲课有种打通任督二脉的感觉)结合全程班里许老师的线上课程 你挑出重点内容,形成自己的整理1 .0 。 目标并不是记住所有,而是在脑海中捋顺整个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先是什么背景发生了什 么然后又因为什么发生了什么,形成一个通路就行,相当于在脑海中搭一个记忆大树的树干。

● 第二遍: 我买了《疾风劲草》,在它的框架上结合我的整理 1 .0 得出整理 2 .0 。这一遍的目标是对于每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和时间有所印象,在树干上增添树枝。

● 第三遍: 主要是看我的整理 2 .0 ,以及在每一个主题下挑选相关论文精读。我的论文来源是意想不到的小红书,会有很多设计考研博主发有关设计史的相关论文推送,大家刚开始去搜搜,多刷一下大数据来了挑选自己觉得文章质量高的博主关注,固定看他们,这样就能省去每天在知网大海捞针的时间。

● 论文我一般读三遍,第一遍通读,第二遍记录行文逻辑,大家知道浙大对于史论的考察就是 4个论述大题,所以看别人的论文捋顺逻辑对于后面产出会有很大的 助,第三遍就是记录一些我觉得我自己写不出来的,很牛逼很学术的表达。

● 后面的循环轮次: 多看自己的整理,给记忆树不断地增添细节,同时每一遍看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同一个人物,作品或风格事件。 设计趋势 整体思路是在琢木整理的知识文档基础上,积累案例形成自己的主题划分,也是多次循环记忆积累。

● 十二月开始在看书的基础上训练产出 论述题目来源: 一是琢木这边给的练习题,二还是小红书,各大博主会有各种各样的题目考卷出来,选择你认为和真题相仿的练习即可。我在淘宝买的仿真试卷,刚开始用尺子打好横线,可以不计时间,想好行文思路和表达后再写;写多几次后其实你的手就会形成肌肉记忆,可以不用尺子就能控制好字的大小和行距,落笔前的思考时间也会减少,一个论述就控制在 2 0 分钟左右计时完成。

● 其实我的构成训练时间是不够的,也主要集中在画三大构成的内容, 没怎么画 l ogo 物料那些,也因此在今年增加题量增大画幅的情况下翻车了, l ogo 题几乎没动笔,海报题极其潦草,也就是相当于 3 0 分白给,我的专业一也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的只有 1 10。

● 三大构成的题目我的练习方式也是借鉴了当时琢木学姐分享的,把自己喜欢的图框进 1 0*10cm 的框里,可以先尝试几种不同的画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形成自己的模板,例如一只羊或者一个盘子,你要提取它们身上的哪个部位,怎样抽象成线或面的表达,以及通过每张图 1 5 分钟左右的计时训练,找到适合你自己的作画顺序。在考场上套用的时候就是以模板构图为基础,换抽象元素和配色。

/ 专业二学习

● 快题的训练就像前面时间规划里介绍的,我是完全信任琢木的规划的。

● 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关于如何在大家一起的集训里高效提升自己,或者你自己训练时如何有效将量变变成质变。 一开始,大家可以在临摹时多尝试几种画风和作画顺序,比如白描啊, 2 .5d 啊等等,去形成你自己的特色。这个特色包括配色风格啊,字体选用,标题处理等等,至少要让你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能一眼看出,这张图是你的。

● 因为我的视觉呈现还算 o k ,所以没有画过那种大量的单体训练。这个时候如果你发现你某类物件,比如说人脸,人手或者经常出现的东西,你画不好,就可以针对它进行多个角度的单独训练来提升画面质感。

● 后面开始画整套方案时,找准自己的痛点,比如我自己在当时就被学长学姐们说画的很像海报,那么我的关注点就在保持风格的基础上去思考怎样改进方案的流程逻辑性,把它讲清楚。

● 同时,在这种大量训练中,你要清楚在画面中,哪些细节是你能够省去的,哪些是不能省去,要体现你的专业性的,这样在考场上紧迫的时间里才能取舍得当。

/ 英语学习

● 背单词一直贯穿始终,词汇积累来源 a pp +红宝书+外刊和真题。

● 第一轮用 a pp 背,在本子上记下不熟悉的; 第二轮用红宝书+自己的整理,红宝书相对于 a pp 的好处是有很多不会注意到的一词多义,第二轮后自己的整理会更丰富一些。后面就可以直接看自己的整理, 如果次数看多了看烦了我是选择用 a pp 再换一本词汇书再过一次所有的内容,换口味的同时也是对考纲词汇查漏补缺。 单词的另一处积累就是来自于真题,在真题中出现的生词或者常用搭配我也单独用了一个词汇本记录,每隔一周就复看一次前一周记录的内容。 单词每日的用时控制在 3 0 分钟左右即可,后期可以适当慢慢减少。

● 在暑期开始做真题之前,我的阅读量是每天 2篇新外刊, 主要是保持阅读的语感和熟悉真题文章的主题,逻辑,表达等等。外刊的来源可以在淘宝买纸质版的外刊精读,但我为了携带方便选择的是p ad 上用公众号看,大家在小红书上一搜就会有很多外刊公众号推荐,文章质量都大差不差选择自己顺眼的排版就好。这种外刊其实不用太过精读,我是读完一遍然后想一想每一段大意和文章主旨,再分段结合翻译来看,这样每篇读 2遍,2篇文章一共耗时半个小时左右。

● 真题的阅读是考试中的重中之重,但不同于其他博主说的真题阅读要刷什么两三遍,我没有听课且只做了一遍,但是要做到每篇文章精细阅读。我大概是每天根据其他科目的用时先做1 -2 篇,做的时候我的顺序是先读题,在每个题目前顺便标注这道题是考查的什么内容,例如细节题,推理题,主旨题,态度题等等;读文章的时候顺便划出每段的主旨句,标注整个行文的逻辑,这样做题的时候就能快速定位。做完整篇后再对文章中的生词进行整理,想一遍整个文章的内容框架。 我的做题速度是偏快的,因此加上复盘整体流程下来一篇文章差不多 1 5-20 分钟就能搞定。

● 完型、新题型和作文我差不多是在十月后期同时开始的,作文我听了几节周思成的课,知道大概怎么写之后就没怎么管了,十二月等他的主题押题出来之后在他的主题之下按照我自己的思路每个主题写了一篇。

● 这里提醒大家一句,一定不要迷信押题,把它当作练手就行,知道小作文的格式和大作文每段要写什么,多看一些好用的高级表达比什么押题都管用。剩下的几个题型我也都是在后期写了一遍真题,完型总结了一些常考词汇,其他就没什么了。

● 英语我的每天总用时不会超过一个小时,中期着重做阅读的时候会用时稍微多一些,前期和后期都大约 5 0 分钟左右。

/ 政治学习

● 我的政治学习没什么特别,因为没什么基础就直接按照网上大多数推荐的流程走。 前期听 的网课,九月开始听 的技巧课辅助肖1000练题。 这两个阶段我都做了自己的导图和框架整理,因为我习惯于看自己整理的东西按照自己的逻辑思路走,这样整理的过程中也是一次复盘,记得也会更牢固。

● 后期十二月的时候我看的内容就是整合前面两个阶段的内容和错题形成最终的框架,练题就是肖八肖四腿四,大题背诵是肖四为主外加 的补充。得益于去年十二月的疫情封控,当时我们学校除了考研的同学其他人全部被强制返乡,我们宿舍里只有我一个人,大声出声背诵的效果会比默背要好得多。

● 从今年考场的感受来说,选择题考的细节内容会更多,大家要更注意平常背诵中容易被你忽略的小细节;主观题其实在写的时候我更多能想起来的内容是 的,把你能想起来的全都往上写,总能踩到一点分数。

● 专注于自身的内在提升+适合自己的方法+适当劳逸结合+祝福大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