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北”战 西交利物浦大学学子的考研之路
??“您能简单为我们介绍一下国内考研的流程和重要时间点吗?”
李晴媛学姐:考研应当尽早准备,大三暑假是最后的期限。一般来说,报名时间是9-10月份,11月现场确认,1月笔试,3月份面试,但是每年各个学校的时间线都不尽相同,所以要多多关注你目标院校的官网,随时了解最新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特殊专业的考试方式不同,因而更需要提前特别留意。
梅鸿远学长:单纯的考试从暑假开始,可以用大半年时间准备。考研前一定要对各项信息做好调研,考虑清楚目标,想清楚能接受的结果。场外的工作要越早越好,因为实际上九月考研报名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已经和导师初步沟通过了。
“是否需要提前了解一些导师信息呢?”
如果能找到这个导师曾带过的学生去询问相关信息,会更有帮助,也更有针对性,但相对较难。其他搜集信息渠道,比如微博、豆瓣,知乎等等,只有一些经验贴仅供参考。
我觉得国内考研真的非常考验信息收集能力。尤其对于西浦学生来讲,前期选择学校专业,专业竞争人数,不同导师的竞争难度,都需要自己慢慢研究,这些很耗费精力,也很考验个人能力。
“说到考研,您能简单介绍一下您选择国内考研的原因吗?”
学姐:我选择国内考研,首先是因为我想跨专业申请研究生,但是学校没有相关专业,大三在利物浦期间也没有合适的培训机构帮助我准备申研,所以国外申研不太可行。
其次,我最初想做电影或电视,非常考验人脉。因为电影电视圈相对封闭,很多信息渠道都是内部的,如果我想打入圈子,最好进入国内专业院校。所以我想在国内积累一些人脉资源。
学长:当时想得比较简单。自己对出国兴趣不大,也想证明一下自己。
“您觉得在西浦什么样的同学更适合国内考研呢?”
学姐:因人而异,要看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从知识上来讲,其实国内外的差异并不大,但是平台、资源、人脉差别很大。所以尽早明确自己的职业规
划,未来更适合在国内的圈子发展就比较适合在国内读研。
学长:具体还是看对国内读研的两三年时间和是否会有更好的前景之间怎么判断。只是确定要做一件事时,把自己的目标定高一些,每次实际达成的结果总不会太差。
“那在准备国内考研的过程当中有什么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学姐:第一,笔试成绩是决定性因素,通过笔试才能面试,GPA不是决定性因素,但一般情况下面试会要求带成绩单。至于所有的头衔和奖项肯定都是越多越高越好。
第二,有一些官方的比赛,比如说“挑战杯”要靠我们自己去找。“挑战杯”这种在国内很有影响力和含金量的比赛,传统高校一般都会组织,有老师指导带队参加。但是西浦相对较少,这样简历上就会有所欠缺,所以我们要自己多上心。
第三,本科生可以发论文,不管对考研还是申研都是很有好处的。但这种意识比较难得的。
学长:首先,部分专业课的设置和国内大学的区别较大,就计算机专业来讲,除了高等数学以外,其他课程的设置和内容都有一定区别,需要我们额外注意。但这也不需要担心,因为复试的时间足够我们去总体复习。
“在考研的过程中,您觉得国内比较看重什么点呢?”
李晴媛学姐:国内老师可能会更喜欢明确自己发展方向的同学。比如说像我以前的经历,虽然我不是本专业,但是我的经历都和我想申请的专业有关,说明我不是心血来潮,而是一直向往这个专业。
其实,我觉得北大研究生同学的方向感、目标感非常强,很多同学都志存高远。北大的老师在选择学生的时候也更喜欢有使命感的人。
大家也可以借鉴国内顶尖学校的奖学金、保送生的评定和一些前辈的考研经历去参考国内的侧重点。
国内考研的心路历程
“对您来讲,国内考研和国外申研这两条道路的未来前景差异大吗?”
学姐:不同专业的不同就业方向不一样。比如想去互联网大厂,国内外都差不多;想从政的话可能国内顶尖的学校比较好。我的专业方向就比较适合在国内。
可以寻找想从事的行业的顶尖人物,借鉴他们的经历。我想从事行业的佼佼者大部分都是国内专业院校毕业的
,这对我选择考研有很大影响。
“作为西浦学生的您走在国内考研这一条特殊的道路上,您是否感受到了一些来自外部的压力?”
学长:无论是考研还是申研压力肯定是不小的,但我们需要学着去克服。中学的时候一切都太顺利,后来才发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的优秀,这次经历也让我有很多收获,我也需要更多感谢身边人对你的帮助,尤其是家人。
学姐:来自别人的压力是有的,但是不要太去在乎别人的看法。我现在做的一些事情也会遭到质疑,但是因为经历过考研这件事,我不会把这些言论放在心上。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要辩证对待别人的话,想办法屏蔽掉那些负面的言论。
其实在准备考研过程中,我更多的压力不是来自别人的,而是自己,但在这过程中我的家人给了我精神上的支持,我的父母在学习上比较有经验,对我的心态也比较了解,所以对我也有很大帮助。
南大的计算机学长比较内敛含蓄,
继干货分享之后,
我们再来听听北大传播学姐关于专业的讲述~
专业学习
“学姐选择专业是出于兴趣爱好吗?”
可以这么说,但后来我发现传播学跟我想象得很不一样。传播学比较学术,是理论知识比较多的专业,而我更偏向于艺术创作,所以研究生才跨专业考研,这样才真正学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学姐在学习传播学方面有什么经验吗?”
首先要有很高的英语水平。传播学不像其他比如理工科专业,中文或英文学习的内容上几乎没有差别。我们大部分材料都没有中文版,只能看英文文献,还要写很多英文essay。不完全是做题目,更多可能是和老师交流思想,所以我觉得大一时要学好英语。另外也要对专业有浓厚的兴趣,才能更积极地学习。
丰富实习
“学姐在入学第一学期就找到了一份百度创业中心(苏州)的实习。请问您当时是如何找到这份实习的?”
百度创业中心(苏州)离我们学校很近,我大一时他们举办了一个创业大赛,我报名了大赛的志愿者。因为大赛持续时间久而且没有酬劳,很多人都半途而废。我是唯一一个从头到尾都坚持下来的志愿者。因为创业中心的人已经和我接触
过,比较熟悉,又看我工作认真,就主动找到我去实习。
我觉得在实习、工作的时候,要让别人觉得你可靠。比如这次临时活动,不像有技术性门槛的工作,主办方最主要的就是看人品,如果你负责任、踏实肯干,后面才会收获一系列的额外惊喜。
“您是怎样选择实习的呢?”
首先,我比较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我从高中时期开始想做传媒,但是还不太清楚我到底要做哪个领域,所以在实习时期与传媒相关的工作都会尝试:电视、电影、广告、公关等领域都有涉及。
刚读大学的时候虽然不确定自己的目标,但是可以先设定一个大方向,在这个大方向里把每个小方向都尝试一遍,慢慢缩小未来想从事的工作范围。
补充一点,西浦不论学校还是老师都拥有很多资源,所以可以积极地问学校的任课老师、就业发展中心、成长顾问、学长学姐、亲人等任何可利用资源,有了熟人的信用背书就可以弥补学校知名度不高的缺陷。上一份实习做的好,得到了别人的认可,下次就会有注意到你的人主动来找你。
这也是我选择考艺术学院的原因之一,学术不是我的强项,但实践能力是,所以我扬长避短。有能够选择适合自己、发挥自己优势的方向的能力也很重要,要善于发现利用自己的优势。
“您怎么看待学业和课外的实践活动,权衡二者保持平衡?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完成一份优质实习?”
作为学生,要利用好寒暑假。平时做太多实习,再保持好学业比较难。大一可能学业上稍微轻松一点,可以趁学业不那么紧张的时候去做实习。
而且要有提前意识,比如说大一寒假开始实习,四年八个寒暑假的时间足够。有些人实习不够是因为意识太晚,到大四再想着去实习,又要准备申研和找工作,精力也不够。
“那您是如何连通自己的爱好和学习的呢?”
比较特殊的是我以后的工作方向和我的兴趣很相符,所以我也不需要特意分开这两点。比如我之前喜欢跳舞,会去举办一些晚会,这和我的广播电视方向比较契合。
研究生笔试的时候,因为我之前注意到北大的老师很喜欢发扬传统文化的同学,所以在策划节目的回答中融入了很多民乐团的经历。我的这些兴趣爱好在某些程度上也帮助了我的学习。
持我兴来趣,采菊行相寻。
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建议虽好,
但不一定适合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