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1月 21日

“不服输”的女孩 连续七次获得一等奖学金,成功考研复旦大学!

作者 gong2022

??翻开她的简历,在校期间连续七次获得校一等奖学金,与同学组队参赛斩获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一等奖,成功考取复旦大学研究生,这一系列成绩更是凸显了“学霸”的特征。每一届毕业生中都会有一些学生被称为“学霸”,但每一名“学霸”的升级之路却不尽相同。

在与廖一静的采访交流中,“不服输”“不甘心”“我为什么不能”等词语多次出现,反映出她要强不服输的性格。同时,她也坦言,学校多位老师通过言传身教、指点迷津,成为了她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国际经贸学院2020届优秀毕业生

廖一静

勇于跳出舒适

回顾自己刚刚步入大学的时候,和所有新生一样,廖一静对于接下来大学四年的目标计划都是一个大大的问号。面对未知,大多数人会选择在安全地带观望,但她却不一样。廖一静认为一件事情不一定要想得清楚透彻过后再去行动。她更喜欢先去做,去尝试,去挑战,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认知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

对于学习,廖一静表示,要从遵循认真上课这一最基本的要求开始。她骄傲地说:“我在大学四年里,每堂课都准时到教室认真听讲,即使是在大四复习考研最关键的时候,也一定会去按时上课。”因为老师上课的内容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听老师上课的讲解比课后再自己去琢磨效率要高很多。

廖一静现在还记得国际商务系主任汪建新老师在大一时候教授《国际商务环境分析》课程中对同学们的教导。汪老师在课上说,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给自己设立一个个的目标。这些目标不应该是轻易就能达成的,而是要去挑战“困难”,设立一些需要自己努力踮脚尖够一够才能实现的目标。具体说来,汪老师希望同学们认真学好每一门课,在各门课程中不断探索新知识,而不是把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浪费在一些没有意义的事上。如果现在贪图舒适和安逸,那将来到了社会上就会很辛苦。

汪建新老师的一番话虽然并不是讲授专业知识,但对廖一静却有很大的触动。她说:“听了汪老师的教诲,让我从大一开始就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就算是一些同学不太感兴趣的课程,她也从来没有松懈过,只要走进教室,就把精力集中到课堂上。

踮起脚尖努力够一够,静下心踏实学一学,廖一静把这个观点贯穿在了整个大学四年,学习成绩不仅名列前茅,并且平均绩点还不断提高。廖一静说,许多同学认为,大一的时候学习成绩最好,到了大二、大三,随着实践和实习的增多,成绩一定会有所下滑。但廖一静不认可这个观点。她以认真的学习态度和不服输的精神,证明只要勇于跳出自己舒适圈,每次都给自己设立更高的目标,就会不断取得进步。

善于学以致用

学习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下一步则是如何把知识学以致用。在参加的多项专业技能大赛中,廖一静印象最深刻的是参加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国际贸易业务竞赛。该项赛事是目前我国国际经贸领域最大的现场赛事和创新实践活动,不仅考察学生对国际贸易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要求学生从参展计划书、展位海报设计与商品陈列、新产品发布会、商贸配对贸易谈判和展后总结报告这五个方面,模拟中小企业参加经贸展览会的实际工作流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廖一静大二时候第一次参加该项赛事,由于公司产品和业务都是他们虚拟策划的,在真实性和操作性上存在不足,在校内选拔赛中以一名之差被淘汰。首次参赛失利,廖一静觉得很不甘心,认为自己和团队应该能做得更好。于是,一年后,她再次召集同学再次组队参赛。

有了第一次失利的教训,廖一静特意选择我校学生创业公司的易拉罐画画作为参赛产品,并且拿到了公司第一手数据。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准备一举从校内选拔赛和上海赛区复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全国总决赛。

决赛中,廖一静团队选取大疆无人机作为参赛产品。为此,他们特意向在大疆无人机工作的一个学长借来两台无人机,进行全方位的仿真训练。廖一静回忆说:“备赛期间,我们团队八位同学把《贸易进出口实物》这本书都快翻烂了,团队每一名成员分工合作,准备磋商报价,了解不同的贸易术语,把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细致。”特别是比赛前一晚,他们团队还在宾馆大厅演练操纵无人机,以适应无人机能在室内平稳飞行。有了细致而充分的准备,他们团队凭借专业的商业素养、过硬的国贸实务知识与技能、流畅自然的英语口语、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在比赛各个环节都表现优异,最终获得大赛一等奖。廖一静说,这次参赛不仅是对专业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同时在团队成员相互合作中,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先后两次参赛最终获得成功,是对自我的一次突破,增强了自信。

贵于坚持到底

谈到考取复旦大学研究生,廖一静说,大二那年和同学一起去复旦玩,被复旦的校园环境和学术氛围所吸引,也就萌生了想考复旦研究生的想法。

在决定考复旦研究生之前,廖一静作了认真的思考。她想到了专业课教师景瑞琴给同学们说过的话。景瑞琴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并且十分乐于和学生谈心交流

,同学无论是学习上还是未来的选择上遇到问题,都愿意和景老师交流,大家都亲切地叫景老师为“景妈妈”。景老师说,是否决定考研不只是看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更需要从国际商务发展大环境的角度出发,评估自己是否需要进一步提升国际视野和学术能力。景老师的教诲为她决定考研指明了方向。

大三下学期,一次偶然的机会,廖一静遇到一位国际商务专业考上复旦研究生的学长。学长鼓励她,每年考上复旦研究生的学生中,有许多也是来自普通高校,他们能考上复旦,为什么我们不能?景老师的建议和学长的鼓励让廖一静更加坚定地选择报考复旦研究生。

备考复旦注定是一次艰辛旅程,自从决定报考复旦后,廖一静的生活基本就是教室、图书馆和宿舍三点一线。她说,要考取名校研究生,首先要坚定信念、坚持到底。大四阶段,由于同学的选择不同,生活轨迹也会有很大不同。朋友圈里会有许多同学拿到Offer、毕业旅行等各种信息,这都有可能会动摇复习考研的意志,所以不受外界干扰,沉下心有计划地备考是很重要的。其次,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能准确评估自己最好会考取什么学校,最差会调剂到什么学校。有了基本判断后就抱着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去争取。最后是要找到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每个考研成功的同学都会传授自己的经验,要从他们的经验中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科学有效的方法,才能在复习中事半功倍,同时也能缓解长期复习带来的紧张和焦虑。

忠于严谨治学

在被复旦大学录取后,廖一静尝试与导师联系,阅读导师的文献著作。廖一静说,对于学术研究,在本科阶段接触的不多,但马文杰老师在上专业课和指导她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在大二学习《领导力与决策》课程时,马文杰老师要求大家写一篇英语的课程论文。这是廖一静第一次接触写英文论文,在她费尽心思完成论文发邮件给马老师后,她收到马老师的回信时让她十分震惊。马老师对她的论文从格式、体例、逻辑,甚至是英语语法错误都一一进行了批注,对她的论文提出了修改意见。廖一静第一次感受到学术规范是多么重要

,也充分体会了作为一名学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马文杰老师对学生的教导还体现在坚持学术诚信。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马文杰担任廖一静和其他几位同学的指导老师。一位同学的论文需要调研跨国企业员工状况,因为调研难度较大,几位同学私下开玩笑说:“你干脆把问卷发给我们,我们帮你填算了。”马老师一听这话,立马严肃地告诉学生,这是学术造假,是绝对不允许的事情。在马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廖一静对学术研究的严谨、科学有了深刻的体会,也让她对学术多了一份敬畏。

回顾廖一静的大学之路,多位老师的教导和点拨对她成长、成才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也是学校育德意识和育才能力的体现。相信,秉持着“诚信、宽容、博学、务实”的校训精神,廖一静会在未来的学习路途中一帆风顺。